
西安翻译学院法语专业的杨延畅是个新疆小伙,喜欢篮球和姚明。当得知十四运会招募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在一次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他靠在墙边睡着了,被路过的同学抓拍了下来,就有了这张名为《不辞辛苦只为你》的照片。
讲到志愿工作内容,杨延畅坦言与他的设想不太一样。起初,他以为志愿服务就是引导观众入场、维护现场秩序等常规工作,实际却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正式的开幕式定在晚上举行,为了演出时呈现出最完美的舞台灯光效果,杨延畅等志愿者的排练时间也定在了晚上——从下午四五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这样黑白颠倒的工作时间成为了他的一段独特记忆。“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其实是凌晨三点,我平时是一个对睡眠环境比较挑剔的人,但是当志愿者的那段时间,基本上一挨着枕头就能睡着。”
根据岗位分工,作为开幕式志愿者,在排练时,杨延畅和其他志愿者要接送一批批演员在排练场地与住宿地点之间不断往返。最具挑战的是,他们需要推动重达两吨的道具车迅速上下舞台来配合演员们排练,以达到最完美的节目效果。
也就是这个道具车,成了部分志愿者的遗憾。据西安翻译学院志愿者领队、团委书记王珍介绍,从第一次彩排开始,该校共有50名志愿者负责推道具车,然而最终正式演出时道具车并没有上场,这部分志愿者也就没有机会正式参与开幕式。
杨延畅也有遗憾。他所负责的区域是西安奥体中心的6号门到8号门,无论是彩排还是正式演出,不时有明星或者体育冠军从身边经过,他不能上前索要签名甚至合影,因为对于他来说,守好岗位是比追星更重要的事。
日常生活中,杨延畅自诩是个热衷于分享生活的人,不过十四运会志愿服务的23天里,他把所有的朋友圈状态都设置成了“仅自己可见”。2021年9月15日晚,当开幕式圆满结束后,他公开发了一张照片——那是他和国旗班仪仗队的合影,配上的文字是“爱国是骨子里的责任”。
十四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为志愿者们举办了感谢会,并颁发纪念章。手握象征着荣誉的精致徽章,杨延畅感到无比自豪:“通过此次志愿活动,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还拓展了社交范围,切身体悟了埋头苦干、团结奉献、苦中作乐的志愿精神,更获得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满满成就感。”
尽己所能,团结协作。包括杨延畅在内的十四运会志愿者们,以最诚挚的态度、最可爱的微笑成为全运会最靓丽的名片。
本报记者 石喻涵 马昭
十四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