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调研:中国高中生更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

超四成受访中国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有确定想法,但在四国中比例最低

了解高中生对职业的看法以及为职业所做的准备,有利于更好地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中国高中生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在四国受访高中生中比例最高,中国高中生对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感兴趣,但已经或大致确定了将来想从事职业的中国高中生比例在四国中最低。

六成受访中国高中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到工作上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对工作有着多元想法。近九成受访中国高中生(87.1%)“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高于美(74.1%)、日(82.1%)、韩(63.7%)三国受访高中生。此外,近八成中国高中生(77.2%)“想尽量就任高职位”,七成多(72.3%)“想年轻时尝试各种工作”,近六成(58.6%)“将来想自己开公司或店铺”,说明总体上,中国高中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积极向上的,愿意为社会作贡献,肯尝试不同岗位,并且有创业的意愿与梦想。

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中国高中生在就业上更为务实,赞同先就业后择业,近八成(78.0%)表示“即使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应该先工作为好”,比例远高于美(61.1%)、日(30.2%)、韩(55.9%)三国受访高中生。

四国受访高中生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更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想就任高职位,想在现有就业岗位上尽职尽责;韩国高中生倾向创业和尝试各种工作的比例在四国高中生里最高;美国高中生对跳槽有更积极的态度;日本高中生创业意愿最低、做好现有工作的意愿也最低。

对于未来的工作,受访高中生愿意投入多少精力?调查发现,假设全部精力是100%,愿意为工作投入80%以上精力的中国高中生占比16.2%,愿意投入60%到80%精力的高中生占比43.8%,合计有六成受访中国高中生愿意为工作投入60%以上精力,在四国受访高中生中最高,其次是韩国高中生(53.3%),美国和日本高中生愿意投入60%以上精力的比例均只有三成多(32.4%和31.6%)。可见,中国和韩国高中生更愿意投入较多精力在工作上。

中国高中生对与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感兴趣

对于与升学或择业相关的活动,中国高中生都非常感兴趣而且比例超过其他三国学生。具体来看,中国高中生对参观报考的学校(88.4%)、了解有关职业信息或知识(88.5%)非常感兴趣,比例均接近九成。此外,对体验工作或实习感兴趣的占比83.4%,对参加志愿者活动感兴趣的占比77.3%,对参观企业或公司等工作场所感兴趣的占比75.6%。

在对各类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的兴趣度上,四国高中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上的差异更为明显,中国高中生最感兴趣,比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高出12-28个百分点。且总体来看,中国高中生对各项活动兴趣更高,韩国高中生对各项活动兴趣最低。

尽管兴趣高涨,但研究也发现,四国高中生在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为升学或择业做准备的比例均低于感兴趣的比例。其中,到工作场所参观、体验工作或实习,感兴趣和做过之间的差距更大,均相差几十个百分点。对于参观工作场所,中美日韩高中生感兴趣与做过准备分别相差了约37、41、56、26个百分点;对于体验工作或实习,中美日韩高中生感兴趣与做过准备分别相差了约44、54、57、33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中国高中生对升学或择业相关活动感兴趣、做过准备的比例均最高或较高,而韩国对各项活动兴趣最低,日本高中生在实习和参观、做志愿服务方面做过准备的比例最低。

学习一些与升学、就业相关的知识,能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调查发现,在为生活或毕业去向所进行的课内外学习上,中国高中生学习更多的是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59.1%)、了解学习和工作的意义(58.9%)、学习作为社会人的常识和规矩(56.2%),其他的如了解年轻人的就业动向、学习选择毕业去向的方法、学习有关工作的法律和制度、了解职业的种类或内容、学习选择毕业去向时感到不安或烦恼的处理方法等,获选率均在半数左右。

与其他三国受访高中生比较发现,中国高中生在了解自己的特长或擅长的职业、了解学习和工作的意义、学习选择毕业去向的方法、了解职业的种类和内容、学习选择毕业去向时感到不安或烦恼的处理方法等方面,选择比例都更低,尤其是“了解自己特长或擅长的职业”“了解职业的种类或内容”两项,与其他三国均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调查还发现,已经或大致确定了将来想从事职业的中国高中生占比四成多(46.3%),还有近半数表示考虑过但没确定(46.7%)。四国比较发现,韩国高中生(69.1%)对将来想从事工作有明确目标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美国高中生(58.2%)、日本高中生(54.7%)。

可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和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相比,中国高中生有明确职业方向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课题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创新教学模式,从在教室里上课到带领学生走出去,从讲知识到模拟演讲辩论、创设职业场景等,通过多元化的体验,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此外,针对调查发现的超半数受访中国高中生没了解过职业种类或内容,近半数没学习过选择毕业去向的方法,近六成没学习过毕业选择遇到烦恼如何处理的方法等,课题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自我与职场的机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探索中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优势,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规划,在规划中发展。

中美日韩四国中,中国受访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最高

所在地中心城市是中国高中生最期望的未来工作地点

调查说明:

为了解高中生对职业的看法及毕业去向,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及韩国的调研机构,于2022年10月启动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调查项目,2023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1-3年级在校生。中国的受访高中生来自北京、陕西、辽宁、江苏、河南、四川6地的24所中学,共有3772名受访者。美国、日本、韩国分别调查了1874名、4822名、1814名高中生。

——————————

家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场所,了解学生对职业和未来的思考,有利于协同学校做好教育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做好人生规划,培养学生科学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念,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意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在四国高中生中最高,所在地中心城市是中国高中生最期望的未来工作地点。考虑毕业去向时,父母是对四国高中生最有影响力的人。

受访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最高

调查发现,多数受访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希望获得本科学历的比例为29.1%,希望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33.6%,希望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18.9%,合计有81.6%的中国高中生希望将来能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美国(77.9%)、日本(75.5%)和韩国(63.7%)的受访高中生。而且,受访的中国高中生中,希望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也更高,有近六成(56.8%),比美国(38.0%)、韩国(12.0%)和日本(7.3%)高中生分别高出18-49个百分点。

中国高中生未来想在什么样的地方工作?调查显示,所在地中心城市(46.5%)最受欢迎,其次是国内大城市(36.4%)、欧美发达国家(5.8%)、所在地区县镇村(4.7%)、发展中国家(4.6%)、其他(2.0%)。相比10年前的同题调查,中国高中生期望的未来工作地点中,排在首位的由10年前的国内大城市变为了所在地中心城市。

与其他三国比较发现,美国高中生期望的未来工作地点依次是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县镇村、所在地中心城市、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高中生依次是所在地中心城市、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县镇村、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韩国高中生依次是国内大城市、所在地县镇村、所在地中心城市、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他。

在四国受访高中生中,父母均是对自己考虑毕业去向时影响力最大的人

调查显示,59.4%的中国高中生考虑毕业去向时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远超排在第二位的“老师”(28.2%)和排在第三位的“朋友”(26.2%)。

其他三国受访高中生在考虑或决定毕业去向时,父母也均是影响自己最大的人。具体来看,美国高中生中受父母影响的比例为73.0%,日本高中生为54.2%,韩国高中生为51.8%。此外,老师、亲戚、朋友、网络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比较发现,日本、韩国、美国高中生受网络影响较大。

尽管父母是对未来毕业去向最有影响力的人,但调查发现,在中国高中生中,仅有两成多(22.8%)会经常与父母商讨未来生活和毕业的去向问题,超过半数(55.9%)有时与父母商讨。而在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中,经常与父母商讨的比例分别为31.4%、25.2%、23.8%,可见美国高中生经常与父母讨论的比例最高,中国高中生最低。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对孩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未来发展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特别需要家庭的助力。因此,课题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家庭对高中生职业启蒙的责任感和参与度,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启蒙。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契机向家长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引导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行为爱好,尊重孩子的职业兴趣与选择,把对孩子的职业引导贯穿在家庭生活的细节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孙宏艳

家长要注重孩子谋生和自立能力培养

专家建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前置,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体化

高中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也会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形成初步规划。如何对高中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点规划未来生活?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准备比较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请她就报告中的数据发现以及青少年职业规划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

要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们关注到您之前也从事过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这次的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受访中国高中生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在四国高中生中比例最高,但同时,受访的中国高中生中对未来想从事职业有确定想法的仅有四成多。您认为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更为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

孙宏艳:多年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时,就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置,希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以贯之,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能够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在不同阶段接受到不同侧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也是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在幼儿园就开始了职业启蒙教育。咱们国家的小学、幼儿园也有这方面的启蒙,但还不算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为我们没有形成体系,也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这导致孩子到了高中后对未来职业没有想法,缺乏职业意识与规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职业规划有哪些侧重点?

孙宏艳:不同阶段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等有所侧重。如果形象地描述,我觉得幼儿阶段就是种下一颗颗小种子;小学阶段就是开始长出绿芽;初中阶段长出了小苗,并且开始逐渐长高;高中阶段就是长成了小树,这棵小树开始往土壤里深深扎根,往高处生长;大学阶段,就是开始长成一棵职业的大树,根基更深,枝叶更茂。

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做职业规划教育的准备。通过“过家家”等游戏,让孩子了解超市、医院、邮局、消防员、售货员等与职业、职场有关的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形成与职业相关的概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重视感性认知。这时主要要给他们进行职业启蒙,通过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等,使他们对职业形成好奇心和初步印象,激发他们对职业的兴趣。

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更为敏捷,思考问题也更系统、理性、深入和辩证,这时学校和家庭就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如带着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活动,然后引发学生对职业的思考,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职业观。

到了高中,就要以职业实习为主,要进入模拟职场的阶段,毕竟高中毕业后有些学生可能直接就进入职场了。这时,需要通过职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对职业进一步确认,不再仅仅是兴趣。同时,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这样才能选择更合适自己的位置。另外,要引导高中生了解高考改革、大学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科技发展等国内国际环境,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还要多创造机会让高中生进行职业体验,虽然高中阶段学业很忙,但是如果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职业启蒙不够,就需要在高中阶段多弥补,这样才能对自己和职业有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

到了大学,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化阶段,学生不仅更了解和理解了职业,也更了解和理解自我,不仅形成了职业价值观,也形成了职业精神和更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家长要调整育人目标,注重孩子谋生能力、自立能力的培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报告中提到高中生与家长讨论未来就业去向的比例比较少,但是家庭对孩子的职业规划也有很大影响。您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家庭在青少年职业规划上的作用?

孙宏艳:家庭和家长对孩子职业规划的影响非常大。调查发现,高中生都认为对他们择业影响最大的是家长,但是和家长去讨论这个话题的还是太少了。家庭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职业启蒙教育。平时家长要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在职场的感受、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等,也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不同的职业。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小学里,设有“职业日”,学校会邀请家长来为学生介绍一些职业,使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等。瑞士也设有“子女节”,在这个节日里,孩子可以到家长工作的岗位去体验家长的工作。

我认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职业启蒙的意识,在日常生活里给孩子一些引导。家长要调整育人目标,孩子不是一定要考名牌大学,而是注重孩子未来的谋生能力、自立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有长远眼光,要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家长可以利用“双减”后的时间,带孩子到社区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不同的职业感受。家长也要用尊重的理念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行为爱好,尊重孩子的职业兴趣与选择,把对孩子的职业引导贯穿在家庭生活的细节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随着现在各类新职业、新业态的发展,父母辈与孩子在就业观念上、职业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差异。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启蒙时,如何正视这些差异?

孙宏艳: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对待职业的看法与家长可能会有代沟。比如有的青少年想做主播,还有的希望将来做个电竞选手。家长既要正视这种代际差异,也要奋起直追,跟上青少年的脚步。这些新业态、新职业非常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家长要多去了解,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听孩子的想法就生气,要把这样的话题作为亲子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交流的基础上,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帮助孩子发现新兴职业的机遇,也帮助孩子了解新职业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需要的不同素质等,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

“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压舱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显示,超八成中国高中生希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现在在就业市场上,围绕学历问题也时常引发讨论。对于求职者来说,有时追求学历成为了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没有好的学历可能没法通过简历关,很难获得面试机会。但另一方面,在职场中,学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能力,可能高学历者的工作能力并不一定突出。您认为应该怎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学历问题?

孙宏艳:学历和能力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关系。获得高学历有可能让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锻炼、眼界更开阔等,因此也会获得更强的能力。而且能拿到好成绩,这本身也确实是能力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因果关系,不是获得了高学历,就一定能力强。相反,在职场上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高学历的人,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合作能力、参与能力等都较差,不能跟上职场的要求与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学历,既要努力考到好学校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资源,也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各种能力,很多属于情商范围,需要不断地在课堂和校园外去体验和实践,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和教师也要改变对青少年的评价标准,不要唯成绩论,当家长总是把别人家孩子的成绩挂在嘴上,当教师总是拿成绩去评价学生,想让青少年理性看待学历是很难的。成年人要给孩子传达正确的成才观,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二者的辩证关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社会层面来看,在人才评价中怎样能不唯学历论?

孙宏艳:我们不能否认,学历的确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拥有高学历就仿佛拿了块金砖。但“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是压舱石”。作为人才的评价者,也要用复合多元的标准去评价青少年。比如,家长不要只看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头脑灵活、爱交流、爱劳动,这些都是优点,家长要看得到、多表扬。同样,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用能力评价学生。招聘单位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改变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理念,为不同岗位选择合适的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用人标准,就是一个好的导向。我们国家也在这方面作了努力,比如要求事业单位招聘不得限制毕业院校,要给普通院校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等,这些都是树立科学用人观念,改变“唯学历”论的做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本次调研也关注了年轻人未来的工作地选择问题。近几年围绕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您认为在引导年轻人选择未来工作地乃至定居生活的城市上,学校、家庭及各地方还可以怎样做?

孙宏艳:首先,学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部门,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搞好了,学生能对自己和职业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他们自然会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工作地。从这次的调查数据看,中国高中生已比过去更理性了,就业地首选已从北上广这样的国际大城市到所在地中心城市了。未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进和城市的发展,青年也许会更愿意到所在地县镇村等基层去工作。这不仅依赖于政策和城市的发展,更依赖于青年对自我和职业的准确定位。

其次,青少年的选择受家庭影响很大。家长要改变孩子只有到北上广或出国才是成功的观念,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外出走走,让孩子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不仅有北上广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县镇村的青山绿水。家长和孩子聊天、旅游、看电视或刷短视频时,多给孩子提供多元的选择。家庭和学校给孩子的爱国教育,不仅是爱大城市,更要爱家乡,从爱身边的环境做起。这样让青少年从小就有为国家、为家乡、为自己的城市努力的愿望。

各地方政府要有政策举措去支持青年择业就业,例如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友好型城市等,把青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婚育、住房、文化、健康等方面的普惠政策和保障体系,优化青年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成长为奋斗的一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高中生调研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江西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江西新闻网 jx.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